工作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在党旗下奋进|胡俊:做温暖而坚定的一束光

发布时间:2025-06-2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他,是实验室里追逐光能的探索者,也是班级和支部中传递温暖的奉献者。

选择化学,热爱使然

胡俊进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每一步,都源于心底对专业纯粹的热爱。这份热爱,也曾经历过最严苛的考验。考研失利时,调剂通知静静躺在电脑屏幕上,胡俊的指尖悬在鼠标上方,片刻迟疑后,他毅然按下了放弃键。放弃调剂,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未知,但我知道,偏离热爱的选择,不是我想要的未来,更不是一名追求进步的青年党员应有的担当!胡俊的话语掷地有声。对化学化工纯粹的热爱,如同磐石般沉在心底,让他甘愿承担重头再来的未知与风险。

备考征途是孤寂的战场。无数个日夜,笔尖划过书页,思维穿透公式,目光始终聚焦在化学反应的微观世界里。支撑他前行的,唯有对中南大学化学化工殿堂的执着信念。这份执念,在晦暗时刻如星火般燃烧,成了他抵挡疲惫与自我怀疑的盾牌。最终他以优异成绩,叩开了科研梦想的大门。那扇门后,化学反应的奇妙天地正等待他去探索、去创造。

潜心追,深耕科研

走进胡俊的科研世界,他追逐的清晰而坚定。他致力于破解光催化反应的密码,从水质净化到能源开发,敏锐把握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将科研方向精准切入国家急需的领域。但科研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石墨相氮化碳功能化改性研究中、在优化g-C3N4@ZnAlSx异质结界面的操作上,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记得研一第一次做光催化降解实验时,我按文献步骤操作却总得不到稳定数据,劳碌两个月却颗粒无收。更让人崩溃的是,还有一次,我连续25小时监测反应,最后数据却仍杂乱无章,这让我心力憔悴,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实劲头、坐得住冷板凳的沉稳坚守和导师同学的支持帮助,支撑他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胡俊深知个人的科研理想只有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洪流,才能迸发出最大的价值。这份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的追求,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在光催化降解领域、催化产氢方向两个研究方向上,胡俊共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9篇为JCR一区论文,3篇为化工国际顶刊。

廿载奉献,温暖同行

翻开胡俊的履历,奉献二字贯穿始终。从初中团支书、高中班长、本科学生会副主席、硕士团支书,到如今博士班班长和学院博士党支部宣传委员,20年的学生干部经历,早已将服务同学、奉献集体内化为他的习惯和本能。

日常科研任务繁重,但胡俊的奉献初心不改。有一次看到同班同学因为科研没有头绪,每天心情低落,我就想到了自己遇到科研瓶颈时的境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把光聚在别人需要的地方,于是他根据研究方向在班级牵头组织划若干互助小组,每次跟着同学们复盘最近的科研难题,共享科研经验,当看到自己组织的互助机制帮助同学突破实验瓶颈、促成跨学科合作成果时,真切体会到奉献不是单向付出,这种因团队进步而生的成就感,远比个人论文发表更能滋养科研初心。

回忆组织互助小组、党日活动、班级生活种种经历,胡俊感叹从策划科研互助小组的流程设计到协调课题组之间的集体活动,逐步培养出自己系统思维与高效执,在平衡个人科研与班级事务精力投入时,学会了用项目管理思维拆解任务,将服务同学的过程转化为时间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的训练场,这种将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发展的认知,是比任何荣誉都更珍贵的收获。

深耕科研为追光,廿载奉献为灯塔,这就是胡俊,一名用热爱铸就科研梦想、以奉献彰显青年担当的博士生党员。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一审:朱以东  二审:郭飒飒、王建新  三审:凌春雨